来源:洞见父母 ID:fmczs100
不知不觉,暑假已经悄然溜走一半。
家长群里炸开了锅:
有妈妈晒出孩子空白的作业本,吐槽“每天催八遍,作业本比脸还干净”;
有爸爸无奈说,只要自己转身离开,孩子就偷偷摸出手机,作业进度条纹丝不动。
孩子像装了拖延开关,学习计划成了摆设,作业堆成小山却视若无睹。
催着骂着才肯动笔,不盯着就彻底放飞。
其实,孩子躺平背后,藏着更本质的问题——
缺乏学习动力,学习力早已亮起红灯。
想要让孩子从“要我学”变成“我要学”,父母的做法至关重要。
三流父母责骂,二流父母摆烂放弃,一流父母都在悄悄做对这三件事:
放手、放心、放权。

父母放手,孩子才能自律
书房里,闺蜜第N次忍不住提高音量:
“都十一点了!一套卷子还没写完,你到底在磨蹭什么?”
儿子低着头抠橡皮,眼神里满是抵触。
这样的拉锯战,整个暑假每天都在上演。
她越催,孩子越慢,甚至故意写错几道题发泄情绪。
陪写作业的场景里,太多父母像闺蜜一样,把自己活成了监工。
父母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:
陪不是催,作业的主体永远是孩子。
就像学走路时,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迈步,学习这件事,终究要靠孩子自己完成。
当父母收起焦虑,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“这是我的任务”。
放手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守住底线、退出细节。
不必盯着孩子写每一个字,只需让孩子亲身体验到拖延的后果。
就像学骑自行车,只有松开父母的手,孩子才能找到平衡的节奏。


父母放手,孩子才能自信
“这道题上周刚讲过,怎么又不会?你是不是没长脑子?”
“看看你写的字,歪歪扭扭像鸡爪,就不能认真点?”
陪写作业时,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?
很多父母总觉得:爱之深,责之切。
却没意识到,脱口而出的挑剔和否定,正在一点点瓦解孩子的自信。
就像在幼苗上泼冷水,再旺盛的学习热情也会慢慢枯萎。
学习信心就像气球,父母的信任是充气泵,而否定则是尖刺。
智慧的父母,懂得用给孩子注入底气。
让孩子在尝试中,积累“我能行”的力量。
放心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看见进步、接纳不完美。
孩子慢一点没关系,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“爸妈相信我能进步”。


父母放权,孩子才能自立
很多父母习惯替孩子安排好一切,却没发现,孩子的自主性悄悄流失。
写作业时敷衍了事,遇到问题等父母解决,永远学不会为自己负责。
想要孩子摆脱依赖、主动学习,父母要学会适度放权。
制定学习计划时,不妨蹲下来和孩子商量:
暑假有多少天?作业有哪些科目?每天留多少时间玩耍?
让孩子参与到规划中,而不是被动接受命令。
孩子感受到我有决定权,抵触心理会大大减少。
放权不是撒手不管,而是在框架内给自由。
父母可以设定大方向,但具体怎么安排、用什么方法完成,交给孩子决定。
当孩子在一次次选择中体验到“我的决定很重要”,内驱力的种子便会悄悄发芽。
孩子有了改变的意愿,认识到作业是自己的事情,还需要帮孩子训练相应的能力—— 专注力。
1、在学习过程中,可以针对性训练,比如减少环境干扰,将书桌清理干净、远离电视和手机;
2、固定学习时间表,让身体形成“到点就进入学习状态”的条件反射;
3、遵循“番茄工作法”,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,避免过度疲劳。
此外,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复述细节、玩拼图等游戏,训练孩子的听觉专注力和视觉专注力。
当自律成为习惯,自信融入内心,自立成为能力,孩子才能真正爱上学习!
本文首发于洞见父母,经授权转载。